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尿中有血該怎麼辦?

什麼是血尿?
顧名思義,就是尿中有血,表示尿液會經過的器官,包括了腎臟、輸尿管、膀胱、攝護腺,或是尿道有地方因為某些原因在出血,所以一定要徹底的檢查。
怎麼確定有血尿?
許多人去體檢時,常被告知尿液裡面有血,肉眼卻看不出來,非常緊張地跑到門診來就醫。但這不代表一定有血尿,因為尿液檢查有二種方式,一種是利用試紙篩檢,方便快速但誤差的機會大,例如尿裡面含有維他命C或糖份就會干擾顯色反應,因此如果體檢結果有血尿,一定要到泌尿科複檢。若利用另一種方法,將尿液樣本離心之後,顯微鏡放大下觀察仍有3 個以上的紅血球,就表示有「顯微性血尿」,需要進一步詳細的檢查找出原因。
另一種情況是病人自己小便時看到尿液呈現紅色,也會非常緊張,但同樣地這也不保證一定是血尿,紅龍果、甜菜、黑莓、胡蘿蔔等天然食物,或是糖果裡面添加的食用色素,都有可能導致尿的顏色變紅而誤以為是出血。還是需要將尿液離心後用顯微鏡看到紅血球,才能確定是「巨觀性血尿」。有時候男性朋友會告訴醫師說只有一開始尿尿時是紅色後,後來顏色就變成正常,這稱為「初段血尿」,往往是尿道出血導致的;若一開始小便顏色正常,尿到最後才變成紅色,這叫做「末段血尿」,表示出血的位置在膀胱出口的位置;若是因為腎臟、輸尿管或膀胱其他部位的出血,則是「全段血尿」,從排尿一開始到結束都是紅色的。這些資訊都有助於醫生判斷血尿的原因。

血尿的原因有哪些
尿液會經過的器官,包括了腎臟、輸尿管、膀胱、攝護腺,或是尿道的病變,都有可能造成血尿。其中比較常見的原因有幾個:
1.      感染或發炎:像女性朋友好發的膀胱炎,除了以頻尿、尿急、解尿疼痛來表現之外,也有不少人伴隨著血尿而來就診。
2.      結石:腎臟、輸尿管,以及膀胱的結石,都有可能因為結石摩擦管壁而導致出血,病人除了血尿之外,可能會隨著腰痛或腹痛等症狀。

3.      腫瘤:這也是醫師與病人最擔心的原因,最常以血尿來表現的泌尿系統癌症就是輸尿管癌與膀胱癌,常見於抽菸或長期洗腎的患者。

4.      血管病變或凝血功能異常:有時候長期服用抗凝血劑或抗血小板藥物預防中風或心臟病的朋友,就有可能會血尿的問題。

5.      外傷:例如車禍或是跌倒造成泌尿系統,尤其是腎臟或尿道的受傷,就有可能會有血尿的發生。

6.      生理性的原因:發燒或劇烈運動後,都有可能造成暫時性的血尿;女性朋友生理期汙染尿液收集也可能會誤以為血尿;另外如果上述原因都排除了,則有可能是家族性顯微血尿,這些都是不需要治療,不用過度緊張的。
醫生會怎麼診斷治療?
泌尿科醫生會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以及身體檢查,尋找血尿的原因。如果血尿發生時伴隨腹痛或腰痛,這叫做「疼痛性血尿」,往往是結石或外傷所導致;如果沒有合併腹痛或腰痛的發生,則稱為「無痛性血尿」,比較有可能是因為全身性疾病或是腫瘤,因此「無痛性血尿」反而是更要注意小心的,千萬不要因為不會疼痛就延遲就醫。其他的伴隨症狀,像是尿急、頻尿、解尿疼痛、解尿困難、噁心、嘔吐等等,過去生過的疾病,工作種類以及是否有抽菸,都有助於醫生判斷。
在初步臆斷之外,醫生會安排初步檢查,包括完整的尿液檢查,看是否有感染或蛋白尿的情形;抽血檢查了解腎功能是否有受損、是否有貧血;X光檢查看是否有尿路結石。腎臟超音波與靜脈尿路攝影可以偵測是否有結石或腫瘤造成阻塞或水腫,細胞學檢查則可以發現尿液中是否有惡性細胞的存在。必要時,醫生還會安排膀胱輸尿管內視鏡檢查、腎臟切片檢查,或是斷層掃描檢查等等。
血尿的治療還是要根據不同病因,對症下藥。例如感染需要抗生素治療、結石或腫瘤要考慮手術治療;抗凝血劑或抗血小板藥物造成的血尿則需要與內科醫師討論藥物種類或劑量的調整;外傷需要臥床休息,觀察生命徵象。有一些朋友可能會找不到明確的病因,則建議定期追蹤。
平常要怎麼保養?
對於泌尿系統的保健,平常要多喝水、少憋尿;不必要的藥物儘量少服用,不抽菸,遠離汙染的環境;積極良好地控制血壓與血糖。如果有腰痛、解尿疼痛、排尿困難,或者血尿的情形出現,一定要積極就診,以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避免嚴重的後遺症發生。

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


8月27日泌尿中心在南港國宅辦了一場社區健康促進的活動,以下是我們的住院醫師參與的心得…

今年的828日是祖父母節,泌尿中心同仁與聯合醫院的專業團隊選擇在同個周末前往南港區仁福里,一同關注社區居民的健康。


    我們在里民活動中心架設了巨型布幕及投影機,並請醫師群用這些生動的圖表,讓里民們都能淺顯的了解頻尿的情況、為什麼晚上一直起床跑廁所、憂鬱症和泌尿道的相關性、小弟弟的硬度夠嗎等等,進而解答這些長久的疑惑。同時,專業的藥師團隊為里民講解用藥諮詢及志工團隊帶領團康進行有獎徵答,看現場樂開懷的里民都能收穫滿滿,還跟醫師強調下次要再找家人一起來參與這樣的活動呢!


    『疑? 現場怎麼會排起長長的人龍呢?』原來是泌尿中心帶來了專業的醫療儀器,包含尿流速偵測儀及膀胱餘尿超音波,檢查結束再由聯合醫院的主任群來作一對一的諮詢,難怪里民們都希望能好好的體驗一番,而其中有幾位里民也因狀況需要,轉診到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進行後續的檢查。

    最重要的,非常感謝忠孝院區高木榮院長、洪士奇副院長、仁福里吳里長、聯合醫院各處室的同仁、泌尿科的專業團隊,及最親切的仁福里志工群配合,希望下次聯醫泌尿中心,還能夠為社區的民眾,有這樣盡一份心力的機會。」

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

三代同堂慶祖父母節,頻尿喚醒對長輩的關心

劉先生的寶貝兒子最近剛學會說話,整天童言童語,活力充沛,尤其喜歡黏在劉爺爺身邊,讓三代同堂的家中好不熱鬧。這個月初為了慶祝父親節,全家人一起上館子吃飯,劉爺爺一頓飯下來就跑了三四次洗手間,讓坐一旁的孩子一直吵著要找爺爺,劉先生才發現爸爸似乎為頻尿的症狀所苦,硬拉著爸爸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的泌尿科門診就醫檢查。

泌尿科醫師利用國際攝護腺症狀量表評估了劉爺爺下泌尿道症狀的嚴重程度,肛門攝護腺指診與抽血檢查血清攝護腺特異抗原,了解是否有攝護腺惡性腫瘤潛藏,並用經直腸攝護腺超音波、尿流速儀,與膀胱超音波餘尿測量儀預測劉爺爺的攝護腺肥大嚴重程度,以及未來發生嚴重併發症,像是急性尿滯留、膀胱結石,或者腎功能惡化的可能性。診治後泌尿科程威銘醫師告訴劉先生,劉爺爺因為攝護腺肥大,卻忌於就醫,已經影響到膀胱功能,才會出現頻尿、尿急,甚至尿失禁的症狀,需要長期服用交感神經抑制劑與抗膽鹼藥物控制症狀,同時合併使用能使攝護腺體積縮小的睪固酮還原酶抑制劑,才能避免疾病惡化,以維持生活品質與身體健康。

經過醫師的詳細解釋與提醒,劉先生這才知道爸爸平時有一些身體不適放在心上沒有說出口,也提醒自己要注意父親與自己的身體健康。劉爺爺開始規律服藥之後,才發現原來不會頻尿的生活如此美好,可以盡情地陪孫子玩耍成長。

八月除了有父親節之外,二十八日是祖父母節。許多人會記得在父親節這天慶祝,卻忘了年長的爺爺們同樣也需要關心。收到有形的禮物會很開心,但正值壯年的爸爸或年長的爺爺們心中可能藏有另一種困擾與煩惱,一方面不好意思說出口,二方面為了撐起一個家,每天努力打拼事業,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身體健康擺一邊去。北市聯醫知道『爸爸們心中苦,但爸爸們不說』,決定體貼平時辛苦的爸爸、爺爺們,將於祖父母節前一天,八月二十七日週六下午,到南港國宅社區,為各位爸爸爺爺們舉辦一系列泌尿健康的篩檢與活動。

這次的活動將會由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的高木榮院長與洪士奇、葉啟昌醫務長,帶領各院區泌尿科的主任們,包括忠孝院區邱逸淳主任、仁愛院區薛又仁主任、中興院區柯明中主任、陽明院區郭育成主任,以及和平婦幼院區陳修聖醫務長、陳證文主任,陣容堅強,全方位的為爸爸爺爺們講解如何維護泌尿道與攝護腺的健康。現場還會安排攝護腺肥大、尿失禁,以及性功能障礙的篩檢活動,讓爸爸爺爺們及與會民眾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完成篩檢後還能獲得精美實用的小禮物,但沒有任何禮物比得上『找回健康』。最後的座談會還會開放爸爸爺爺們發問,讓大家暢所欲言,一次解決爸爸爺爺們長久以來的困惑與煩惱。

另一方面,為了體現柯文哲市長、衛生局黃世傑局長,以及聯合醫院黃勝堅總院長對於弱勢民眾就醫方便性的期待,再加上南港區仁福里吳肇輝里長的熱心邀請,這一次的活動還會有一批熱心的醫護人員,結合泌尿科、社區整合科、家醫科、藥劑科,到南港國宅進行到宅居家訪視,實現『行動門診』的理念。南港國宅是台北最大型的社區之一,有2013戶住戶,超過5000名市民朋友,其中不乏行動困難的長者,每次要到醫院就醫就得勞師動眾,非常不便。除了病史與身體檢查之外,還會出動攜帶方便的「行動超音波」,讓醫師們可以有更多資訊判斷患者的病況,給予他們最大的幫助,減少他們的不便與辛苦。


有句話說:「健康就是最好的禮物。」在八月父親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泌尿部在邱逸淳主任的發起下,各院區主任熱烈響應,為慶祝父親節與祖父母節,慰勞平時辛苦的爸爸爺爺們,安排了這最美好的禮物,也希望大家平時多關心爸爸、爺爺們的身體。祝各位爸爸、爺爺們健康幸福,天天都是父親節!

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

老婆大人饒命!我絕對沒有包二奶!

年近50歲的台幹李先生,隻身在大陸工作,壓力沈重、飲食不正常又缺乏運動,回台灣時常覺睡不飽,容易疲倦,一坐在沙發,就想睡覺、而且上了床,常無能為力,有勃起功能障礙,吃了威而剛效果也不太好,一直被老婆大人逼問是否包二奶,令他苦不堪言。

泌尿中心的張彰琦醫師語重心長地說「台灣男人真是命苦」。門診觀察發現,男性荷爾蒙低下症候群盛行率逐年升高,粗估50歲以上男性,約10%15%飽受睪固酮低下之苦,必須接受治療。

睪固酮即性腺所分泌的性荷爾蒙,能夠增進肌肉量與強度、改變體脂肪的比率、調節男性生殖功能,通常在30歲之後,性荷爾蒙分泌就逐漸下滑,40歲之後開始不足,出現失眠、情緒不穩、性欲低下、性功能障礙等症狀。有時候症狀不容易察覺,包括體力變差、容易疲倦、肌耐力下降、動不動就流汗、看電視時容易打瞌睡、勃起功能障礙等等。

張醫師建議中年熟男,可以用下列的老化男性評估量表為自己打個分數,看最近一個月之內是否有下列症狀,只要10項中出現3項,就應應積極面對,到泌尿科抽血檢查。檢驗睪固酮最好在早上810時抽血,如果檢驗兩次,睪固酮濃度均低標準值,就應接受治療。

§老化男性評估量表§
  • 性欲降低
  • 沒有元氣
  • 體力變差
  • 身高變矮
  • 生活變得沒樂趣
  • 經常悲傷或沮喪
  • 勃起功能較不堅挺
  • 運動能力變差
  • 晚餐過後會打瞌睡
  • 工作表現不佳

不少人迷信「以形補形」,猛吃動物睪丸,但補了一堆,攝取過多熱量及蛋白質,男性荷爾蒙仍然不足,不如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口服荷爾蒙劑型要經由肝臟代謝,恐影響肝功能,因此目前以塗抹凝膠或針劑為主。一般建議,先嘗試塗抹凝膠一段時間,觀察藥物反應及效果後,再決定是否改用長效型針劑。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張醫師也強調中年男性不要忽略了規律運動、以及紓壓,對於維持體態、遠離代謝症候群,以及避免睪固酮低下都有幫助。

2016年8月4日 星期四

『藍鵲計畫』飛翔在台北的天空

「台灣藍鵲」是台灣特有的美麗鳥類,有複雜的社會行為,喜歡群居,一起覓食、理毛;在生育季節,同伴還會相互合作幫忙孵卵、哺餵幼鳥。台北市的試辦「藍鵲計畫」,以它為名,就是希望結合醫護與社福的力量,飛到每個行動不便、需要協助市民的「巢」中,給予整合型的照護服務,成為台北,甚至台灣最美麗動人的計畫。

泌尿科從今年二月加入「藍鵲計畫」,差不多也半個年頭了,前前後後幫助了不少病人。最近居家護理師思如和邱主任聯絡,希望能一起到一位新收案,身上有奇怪尿管但病情不明的病人家中訪視;邱主任二話不說,立即抽空跟著護理師思如以及資訊室的藍先生,前往今天需要幫忙的阿姨家中。



高小姐,隻身遠從台東北上打拼工作,辛辛苦苦終於開了一家小小的美髮店,每天忙裡忙外,生活倒還過得去;但令她最擔心的,就是母親的身體健康。媽媽本來依著二位哥哥住在台東大武鄉,後來因為脊椎受傷而無法行走,不得不於今年六月於台東馬偕醫院接受手術;手術之後,雖然病情有進步,但解尿困難,只好長期置放導尿管。

偏鄉醫療資源缺乏,而且大武鄉到台東市交通非常不方便,所以她毅然決然地將母親接來台北,一肩扛起照顧的責任。雖然家離忠孝院區沒有太遠,但常常要將母親從五樓加蓋、沒有電梯的公寓背下樓,再搭乘復康巴士到醫院,實在是個大工程,常常得勞師動眾,也害怕在移動的過程中有什麼閃失,傷害了脆弱的母親,而帶母親到醫院看診,熙來攘往的人潮中,常常擔心趕不上復康巴士的時間而提心吊膽來回大概就需要一天的時間,美髮店的生意也只能暫停營業,讓高小姐對於長期支持她的客人們感到非常抱歉。

幸好客人們都很體諒也同情她的困難,也主動告訴她現在台北市貼心的居家醫療協助計畫。高小姐聽了非常高興,這正是最符合她與媽媽需求的醫療協助,讓她可以不再蠟燭兩頭燒,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兼顧家庭與事業,她將媽媽的需求告訴了忠孝院區的社區護理團隊


  一踏進高小姐家門,資訊室的藍先生立即熟練地搭起「行動診間」,以利後續查詢報告、開立藥物;在護理師思如的陪同之下,邱主任進行了詳細的身體評估,發現導尿管已到期需更換,建議使用可置放一個月的矽質導尿管,以減少更換的次數;另外會陰部與肛門週圍有些許濕疹性變化,可能是天氣悶熱又長期久臥所致,建議讓媽媽保持局部乾爽、經常變換坐姿、居家復健,並配合藥膏治療即能改善,並非高小姐擔心的褥瘡,這樣詳細的解釋讓原本擔心的高小姐安心許多。

除了行動不便與長期使用導尿管外,高媽媽還有不少慢性疾病,每天都要吃好多藥丸,也讓高小姐擔心會不會有藥物交互作用。邱主任利用行動診間查詢「雲端藥歷」,了解高媽媽整體用藥狀況後,給予詳細說明,建議哪些藥物需要使用,哪些可以暫時停用;也當場拿到到邱主任開的藥膏處方,馬上可以到樓下巷口的健保藥局拿藥。雖然是第一次的邂逅,卻已經讓高小姐深深覺得台北市的「藍鵲計畫」幫了她好大的忙,一再地跟三位忠孝院區的醫護同仁對表達萬分感謝之意。



醫療照護是「以人為本」的志業,這一趟車程短短十分鐘的居家之醫旅,就像台灣藍鵲一樣,飛入了其他台北市民的「巢」中,協助嗷嗷待哺的居民朋友,解決他們生活上遭遇的困難,更遠渡台東大武鄉,彌平高媽媽在故鄉時的遺憾。希望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貼心的社區醫院形象,不僅能繼續服務台北市民,更能擴大影響,提昇全台灣社區醫療服務的動力。

2016年7月27日 星期三

什麼!我的腎臟長了一顆水球?!

吳先生是一位五十歲出頭的公務員,平時非常注重健康保養。最近一次健康檢查時,腎臟超音波意外發現左側腎臟有一個2公分的水泡,令他大驚失色,十分緊張,趕忙到泌尿科進一步諮詢。泌尿科醫師看了看健康檢查影像與報告後,幫吳先生安排了腎臟電腦斷層檢查,結果證實是良性的單純腎臟囊泡,醫師再三保證後並囑咐吳先生定期追蹤,才讓吳先生放下心中一塊大石。
相信不少朋友都跟吳先生一樣,因為健康檢查或其他原因接受超音波時,意外發現腎臟囊泡。腎臟囊泡是最常見的良性腎臟腫瘤,一般認為,它是因為腎小管或是集尿管的基底膜弱化,形成類似憩室的構造。腎臟囊泡可以是單一或多個,可以在單側也可以發生在兩側腎臟。研究顯示,超過50%的腎臟囊泡發生在50歲以上的成年人;除了年齡之外,男性、抽煙、高血壓,或是腎功能不良,也都是罹患腎臟囊泡的危險因子。
超音波上,腎臟囊泡就像字面上的意思一樣,是壁薄光滑,充滿澄清液體的病灶;如果內含的液體不澄清、囊泡的壁厚或鈣化,或是囊泡內有隔間,都暗示案情並不單純,需要進一步顯影劑電腦斷層的診斷分析。如果電腦斷層懷疑有惡性腫瘤藏在囊泡中,那就要積極手術處理,否則絕大部分的單純腎臟囊泡沒有症狀,不需要治療,追蹤即可,有專家甚至認為連追蹤也不需要;但若因為囊泡太大壓迫週邊器官、破裂出血導致無法忍耐的疼痛,或是因為阻塞而導致水腫或高血壓,可以考慮手術切除,或請放射科醫師定位後將囊泡內的液體抽掉。和手術切除相較,囊泡抽吸的侵入性較低,但復發的機會較高,可能需要多次治療。
除了偶發性的腎臟囊泡,少數病人的腎臟囊泡與遺傳有關,像是體顯性多囊腎疾病,它是造成腎臟衰竭的第三大原因,大約5%10%的患者是因為這個疾病而需要洗腎;其他會造成腎臟囊泡的遺傳疾病包括逢希伯-林道症候群,以及結節性硬化症。和單純性腎臟囊泡的病理機轉不同,這些遺傳疾病會造成腎臟細胞的纖毛形成或功能不良,導致液體累積而變成囊泡,也因此病人的腎臟囊泡會非常多顆,而且大小不小,甚至往往有惡性腫瘤藏匿在囊泡中,也常會因為囊泡持續生長變大,最後擠壓正常的腎臟組織,導致腎臟衰竭。目前沒有什麼良好的藥物能夠減緩或防止這些病人走向腎臟衰竭,但要密切注意追蹤是否有惡性腫瘤的發生,必要時儘量採取保留最大腎臟功能的手術治療;若囊泡過大或出血導致疼痛,則可以請放射科醫師定位抽吸,緩解症狀。另一方面,長期洗腎的病人也容易有多發性的腎臟囊泡,同樣也容易併發惡性腎細胞癌,因此定期的追蹤也是必要的,但由於雙側腎臟已無功能,此時倒是可以考慮手術摘除雙側腎臟。
       看到最後提到癌症,大家一定聞之色變;但事實上,絕大部分患者的病灶是單純性腎臟囊泡。因此若是意外發現腎臟囊泡,切莫驚慌,選擇您所信賴的泌尿科醫師為您進一步診察,了解您的腎臟囊泡屬於哪一種疾病,配合適當的追蹤與處理方式,相信必能獲得「腎」利!

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白天冷氣開太強,晚上廁所一直跑

小泌書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一個今年五月發表在英國泌尿科醫學雜誌的有趣研究:日本奈良的醫師收集了1065位老年人,比較半夜起床尿尿與室內氣溫的關係。結果發現,室內溫度愈低,夜尿的症狀就會愈明顯,不論室外溫度高低、藥物或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關於氣溫與膀胱過動症的關係,已經愈來愈受泌尿科醫師重視:體表感受到的冷氣會直接影響膀胱的敏感度,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冬天時大家會常跑廁所。因此如果老年人一直被夜尿困擾,可以適度調高室內溫度,不僅可以省電環保愛地球,還能夠改善半夜跑廁所的困擾!
資料來源:http://ppt.cc/Pr4B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