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中心的張彰琦醫師語重心長地說「台灣男人真是命苦」。門診觀察發現,男性荷爾蒙低下症候群盛行率逐年升高,粗估50歲以上男性,約10%至15%飽受睪固酮低下之苦,必須接受治療。
睪固酮即性腺所分泌的性荷爾蒙,能夠增進肌肉量與強度、改變體脂肪的比率、調節男性生殖功能,通常在30歲之後,性荷爾蒙分泌就逐漸下滑,40歲之後開始不足,出現失眠、情緒不穩、性欲低下、性功能障礙等症狀。有時候症狀不容易察覺,包括體力變差、容易疲倦、肌耐力下降、動不動就流汗、看電視時容易打瞌睡、勃起功能障礙等等。
張醫師建議中年熟男,可以用下列的老化男性評估量表為自己打個分數,看最近一個月之內是否有下列症狀,只要10項中出現3項,就應應積極面對,到泌尿科抽血檢查。檢驗睪固酮最好在早上8至10時抽血,如果檢驗兩次,睪固酮濃度均低標準值,就應接受治療。
§老化男性評估量表§
- 性欲降低
- 沒有元氣
- 體力變差
- 身高變矮
- 生活變得沒樂趣
- 經常悲傷或沮喪
- 勃起功能較不堅挺
- 運動能力變差
- 晚餐過後會打瞌睡
- 工作表現不佳
不少人迷信「以形補形」,猛吃動物睪丸,但補了一堆,攝取過多熱量及蛋白質,男性荷爾蒙仍然不足,不如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口服荷爾蒙劑型要經由肝臟代謝,恐影響肝功能,因此目前以塗抹凝膠或針劑為主。一般建議,先嘗試塗抹凝膠一段時間,觀察藥物反應及效果後,再決定是否改用長效型針劑。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張醫師也強調中年男性不要忽略了規律運動、以及紓壓,對於維持體態、遠離代謝症候群,以及避免睪固酮低下都有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