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泌書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一個今年五月發表在英國泌尿科醫學雜誌的有趣研究:日本奈良的醫師收集了1065位老年人,比較半夜起床尿尿與室內氣溫的關係。結果發現,室內溫度愈低,夜尿的症狀就會愈明顯,不論室外溫度高低、藥物或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關於氣溫與膀胱過動症的關係,已經愈來愈受泌尿科醫師重視:體表感受到的冷氣會直接影響膀胱的敏感度,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冬天時大家會常跑廁所。因此如果老年人一直被夜尿困擾,可以適度調高室內溫度,不僅可以省電環保愛地球,還能夠改善半夜跑廁所的困擾!
(資料來源:http://ppt.cc/Pr4Bn)
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
醫師!為什麼我尿不出來?
「少年噴過溪 老年滴到鞋」不只是一句過時的廣告台詞。六十多歲的黃先生發現一年多來,在公共廁所小便時,總是比隔壁的人站得久一些,尿柱也斷斷續續的,尿到最後滴滴答答的,「剪不斷,理還亂」,不知道何時才能收工拉起拉鍊,不像年輕時可以一氣呵成。太太已經數次建議她到泌尿科門診檢查看看,但黃先生自覺到醫院看醫生麻煩,對太太的交代總是含糊答應,以拖待變。
今年清明連假兒子帶全家出遊,一家和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黃先生有點小感冒,便順道到藥局買了些感冒藥吃。回程在高速公路上遇到了塞車,午餐時小酌二杯啤酒的黃先生,雖然想上廁所,也只得先忍耐著;好不容易回到台北下了高速公路,便直奔加油站借廁所,他外套也顧不得穿就趕忙下車,卻發現怎麼也解不出尿來,又憋又脹地弄得滿頭大汗,疼痛難耐,只好直奔醫院急診室求救。
急診室醫師趕忙幫黃先生插上導尿管,尿液泊泊流出,原本脹大的肚子也消了下去,疼痛頓時緩解。醫師請他先帶著導尿管回家,讓膀胱先休息一陣子,再到泌尿科門診接受進一步追蹤檢查。這次的經驗嚇得黃先生乖乖聽話到泌尿科門診報到,經由泌尿科醫師的診治與解釋,黃先生才知道原來自己的攝護腺肥大已經嚴重到帶連影響到膀胱的收縮功能,才會讓感冒藥與憋尿變成壓垮膀胱的最後一根稻草;醫師開立了甲型交感阻斷劑舒張攝護腺後,不僅順利移除導尿管,原本小便困難、尿不乾淨的感覺也獲得了改善,黃先生也乖乖聽從太座的指示,定期找泌尿科醫師報到,避免尿不出來的痛苦再度找上門。
黃先生罹患的就是所謂的「急性尿滯留」,好發生在中老年的男性身上。中老年男性身體就像一間中古公寓,有各式各樣的狀況發生,其中一大變化就是攝護腺腫大,壓迫到尿道造成解尿困難,這就跟公寓水龍頭生鏽扭不開是類似的情況;平時還可以靠自己肚子用力加壓把尿排掉,這跟公寓加裝馬達增加水壓是一樣的道理。但某些情況,比如說喝啤酒憋了大量的尿液、吃了抗過敏或感冒藥物,都有可能會降低膀胱的收縮力,增加攝護腺的張力。水塔水壓不足,水龍頭又扭得太緊,當然尿液就排不出來了。公寓的水塔滿了可以停止進水,但人的腎臟卻不能不工作,持續製造的尿液只能不斷累積,膀胱就愈來愈脹,有些體型較瘦的人甚至可以看到下腹鼓出一球。急性尿滯留時,病人會有一陣接著一陣尿意、便意,或是下腹疼痛的感覺襲來,不管站著坐著就是無法解出尿液來,病人最後常常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呻吟哀嚎。話說人生有三急:尿急、屎急、病急,而急性尿滯留的感覺就是這三急一起發生,痛苦的程度可見一斑。少數病人尿液可能會逆流到腎臟,影響腎臟功能,甚至把膀胱脹破,那就可能需要緊急剖腹手術治療了。
因此日常的保養非常重要,當天氣塞冷時,就要特別注意保暖,不要受風著涼。人一天的需水量為2000到2500毫升,可以平均分配到白天的時間喝完,避免一次大量啤酒、茶、咖啡等利尿飲品的飲用。憋尿讓膀胱過度擴張,使膀胱缺氧缺血,甚至使膀胱肌肉纖維化,喪失收縮功能,要儘量避免。食物部分可以減少紅肉的食用、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取,對於攝護腺有保養的功效。肥胖也可能會導致攝護腺肥大,因此控制體重、養成有氧運動的好習慣,也能避免發生急性尿滯留的狀況。便祕也是造成急性尿滯留的原因之一,因此若是有便祕的患者,也要留意,積極處理。
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是相互關聯的。臨床上像黃先生一樣,吃了治療感冒或皮膚過敏的抗組織胺藥物而引起急性尿滯留時有所聞,因此身體若有不適,要注意藥物的使用,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有解尿困難、排尿用力、小便斷斷續續等症狀的患者,則建議到泌尿科門診就醫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避免急性尿滯留發生,甚至造成膀胱永久的損傷,那就得不償失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