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看A片會不會導致性功能障礙?

上週末急診突然緊急會診了一個16歲的高中男生,主訴是會陰部疼痛不適。後來我們泌尿中心的醫師請媽媽迴避後,高中生才唯唯諾諾地說前一天上網看了「愛情動作片」後非常興奮,一天之內就打手槍打了三次,早上起床覺得會陰部痠痠痛痛地不太舒服。醫師知道後,也只能佩服高中生年輕氣盛,並請他好好休息,觀察症狀是否緩解。現在由於網路發達,接觸「愛情動作片」非常簡單;年輕人精力旺盛,實在無法拒絕這些「地方的媽媽們」的召喚;老一輩人「一滴精,十滴血」的觀念,認為常看「愛情動作片」或常打手槍會影響身體健康或影響男性性功能,但真的是這樣嗎?

為了解答小泌書這個疑惑,泌尿中心的醫師特別找了一篇發表在2015年五月的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的文章,作者利用了2011年與2014年兩個研究,總共3948位克羅埃西亞、挪威,以及葡萄牙的年輕男性資料,分析很少、偶爾,以及經常觀看「愛情動作片」三組,與陽痿、延遲性射精,以及缺乏性慾之間是否關。

結果發現,只有在克羅埃西亞的年輕男性中,觀看「愛情動作片」與陽痿有關,雖然統計有意義,但關聯性並不是非常高;進一步探討,和很少看片的男性相比,偶爾看片者似乎比較容易有陽痿的情況,經常看片者反而無關。因此作者認為觀賞「愛情動作片」和年輕男性的性功能障礙相關性並不大。

然而,泌尿中心的醫師也要提醒大家,臨床上也遇過女生帶男朋友來求診,主訴二個人親密時,男生怎麼樣都射不出來,讓她非常挫折;仔細尋問病史,猜測可能與常看「愛情動作片」,打手槍打得又快又用力有關。因此小泌書還是建議大家「量力而為」了!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經常射精可以降低攝護腺癌的發生機率嗎?

去年在美國泌尿科醫學年會引起熱烈討論的報告:射精可以降低攝護腺癌的發生機率,今年三月底終於在泌尿科界首屈一指的「歐洲泌尿科醫學雜誌」上發表了最新的結果。這個研究收集了31925位平均59歲的男士,請他們回想他們20到29歲、40到49歲,以及去年他們每個月的射精次數,然後從1992年一直追蹤這群病人到2010年;在這十八年的追蹤中,共有3839位男士被診斷為攝護腺癌。統計研究發現,一個月射精21歲以上的男性比一個月射精4到7次者,罹患攝護腺癌的危險性下降20%;即使一個月射精8到12次,或一個月射精13到20次的男性,其罹患攝護腺癌的危險性也比一個月只射精4到7次者來得低。專家推論,安全的性生活對攝護腺的健康是有幫助的,他們假設致癌物質可能會累積在攝護腺的分泌物中,導致攝護腺癌的發生;經常的射精排出這些致癌物質,可能因此降低了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
但泌尿中心的醫師也要小泌書提醒大家,研究顯示射精頻率與攝護腺癌的發生率有相關,不代表兩者就有因果關係。像一個月精射超過21次的這群男性,他們攝取的熱量較高、喝較多酒、較常抽煙、較常得到性傳染病,也較少抽血接受攝護腺指數的篩檢;可能在他們被診斷出攝護腺癌前,就因為其他疾病而過世了。簡單來說,凡事都要量力而為,如果明明力不從心,還要勉強自己達到一個月21次的標準,相信會帶來不小的生活壓力;若能夠自在地享受安全也愉快的性生活,相信是百利而無一害,何樂而不為呢?
(資料來源:http://ppt.cc/8AnX7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一邊看A片一邊做超音波,有這麼爽嗎?

男性性功能障礙,也就是所謂的陽痿,是泌尿科常見的疾病,據統計台灣地區四十歲以上男性就有29%有這方面的困擾。但礙於面子問題,不少人不是求助於補藥偏方,就是放棄享受美好生活的權利。其實現在已經有非常有效的藥物可以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包括了威而剛、犀力士,以及樂威壯。只要沒有嚴重的心臟病竭、低血壓,或是同時使用含有硝酸鹽類成分的血管擴張劑,其實這些藥物是既安全又有效。但如果男性朋友有這方面的困擾,泌尿中心的醫師們還是建議先到醫院檢查看看,因為男性性功能障礙可能是某些疾病,像是糖尿病、心肌梗塞、週邊血管疾病,或是代謝症候群等等最初的表現;男性荷爾蒙低下也可能會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而且會讓威而剛等藥物的效果不好,需要補充矯正,才能達到最好的療效。某些腦瘤或是大腦的退化疾病,也可能會造成男性性功能障礙,如果只是一味的到藥房買藥使用,不僅效果可能不好,甚至會延誤了早期診斷的機會。

除了上述這些疾病,陰莖本身血管或神經的病變也可能會影響到勃起功能。這時我們可以請病人一邊接受A片視覺的刺激,一邊用超音波觀察陰莖血流的變化,看是不是有局部器官的異常。如果是靜脈閉鎖不全所導致的勃起功能障礙,則是可以考慮接受靜脈結紫手術來治療。

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

除了不要憋尿之外,泌尿科醫師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多喝水」。為什麼水對人類這麼重要呢?小泌書跟大家分享這個有趣的小短片:55~60%的人體是水組成的,剛出生的小嬰兒甚至跟魚類一樣,75%都是水。不同的器官含水量也不同,像3/4的大腦跟心臟是水做的,跟香蕉差不多;肺臟含水量大約83%,相當於蘋果,而骨頭也有31%是水分。大腦會偵測體內水份,藉由分泌激素調節體內水份平衡,因為水分過少或過多都有可能造成非常嚴重的後遺症。人一天大約有三公升的水分從汗液、尿液,以及呼吸中流失,隨著環境與活動量的不同會有所改變。一般而言男生一天需要補充2.5~3.7公升的水,女生則需要2~2.7公升的水。白開水是最好的選擇,茶或咖啡也不錯,1/5的水分則可以從三餐的食物當中獲得。研究顯示,適當的補充飲水可以預防中風、糖尿病,甚至某些癌症的發生。

(資料來源:http://ppt.cc/fXYYx

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老闆!來碗腫瘤刨冰!

現在因為健康檢查的盛行,越來越多的腎臟腫瘤被意外發現,某些病人因為身體狀況不佳無法開刀,或者不想開刀,冷凍治療就提供了另一個選擇,在電腦斷層導引下,利用液態氮把腫瘤在零下二十度C冰死;在良好的選擇與控制之下,冷凍治療甚至可以達到跟開刀一樣好的腫瘤控制效果,的確是令人感到鼓舞的新技術。而磁振造影導引攝護腺切片可以考慮使用在一般超音波導引切片仍無法找到攝護腺腫瘤的病人身上,藉由新一代磁振造影更精確的定位與分析,讓醫師瞄準可能的病灶做切片,增加檢查的成功率,對於某些攝護腺指數一直升高,反覆切片卻找不到腫瘤的患者來說,的確是一大福音。